周火生是苏州昆山市千灯镇中心小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为了一个爱的承诺,他26年如一日,坚守誓言,用骑行义卖的"善小之举",为革命老区安徽金寨的希望小学送去绵绵大爱,在希望工程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爱心长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希望老人"。


1993年,临近退休的周火生从电视、报纸上得知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开学。从镜头中看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周火生深受触动。1995年3月,带着金寨的地图处 女 开 苞小说口述,一路颠簸辗转,他只身走进大别山腹地,学校的简陋以及孩子的困苦,让老人难以释怀。回到昆山后,周火生就以三轮车为工具,风雨无阻,义卖图书筹集善款。每星期周火生至少要到4个学校义卖,他骑坏了4辆三轮车,跑遍昆山100多所学校,往返于昆山和金寨之间,走下了16万公里的"希望长征路"。

"希望老人"周火生说:“只有到了这个境地、那个环境下,你才有这种体会他们艰苦、他们勤勤恳恳,腿瘸的老师他还要走几里路去看我们,这个感情真深的。我们要好好地为老区解决点困难。”


95年至今,周火生走进了大别山的40多所学校,共带去捐款、物品合计1200多万元,其中他个人的捐款就达48万元。这些善款帮助金寨建起了5所希望学校,改善了10多所希望小学的办学条件;资助了1300多名学生,其中40多人考上大学,还有6名研究生、4名博士生。爱心薪火相传,周火生的行动感动了无数人,大家纷纷加入到爱心助学的队伍中来。2010年成立的周火生希望工程志愿者协会如今注册志愿者人数已经超百人,爱心接力棒也从最初的金寨传递到湖北、湖南、青海、西宁等地。

在周火生的笔记本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人老珠黄不值钱,我说此话太悲观,共产党员应该是人老珠黄志不衰,继续为民作贡献。这么多年来,他始终以此为座右铭,无私奉献,圆了孩子们的求学梦。如今,更多的肩膀扛起了"希望工程"的重担,使熊熊的希望之火延续不断。
(报道/温梦舟 骆扬 陆星晟 李明洋 昆山台)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左右,转载请注明出处)